您好,欢迎来到 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 官方网站!
0871-63621251
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加强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为关系到地方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随着蒙自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被征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就业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加。要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就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而提高就业能力,关键要靠培训。与直接给予补贴、岗位相比,培训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根本性举措。因此,有效实施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全面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促和谐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市中华职教社作为联系职业教育的群团部门,为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深入各乡镇了解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在探索促进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思考,现综述如下。
近几年来,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培训许多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与新形势的契合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改进。
一、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仍不容乐观。
虽然我市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其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偏低,还不能适应现代高技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由于科技文化知识普及率低,缺少从事非农产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很难出山离村,即使是进城务工,也很难在城市择业、就业,只能是低就低聘低薪,只能做“力”所能及的工种,从事体能型劳务,这种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使许多转入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敢完全摆脱农业,相当多的转移务工具有季节性特点。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方面用工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而另一方面大批进城农民工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象。也就是说,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巨大,技能型人才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就业困难,致富无门。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的尖锐矛盾,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二是关系农村未来发展的新一代农村劳动力群体——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失(缀)学、无(失)业在家的闲散青少年,文化水平低,知识贫乏,无技能、无追求,不思进取,无事生非,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我市现有14—25周岁的青少年72967人,14-25周岁农业人口55990人,占全市总人口42.53万的17.16%。2010-2013年初中毕业未升普高15577人、高中毕业未升大学的90人(这两个数据只含参加初、高中升学高人数,未参加升学考试人数教育部门无统计数据),就读职业学校的5238人, 2010-2013年,我市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当年总抓获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6%、36%、25%、35%。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未来,应当予以高度关注。令人忧虑的是,尽管社会各界、政府各相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工作,但青少年犯罪现象仍非常突出。通过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管理服务,不断拓宽闲散青少年学习、就业渠道,让他们有技能可学,有事可做,减少社会闲散人员,不失为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未来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方法。
二、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多头培训,九龙治水效果欠佳
据了解,目前蒙自市面向农村承担就业培训的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较多,如农业部门、科技部门、有关职业学校等等,我们了解到,仅2013年,各部门共计培训村民6187人,培训资金360.04万元。然而,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是,各个培训单位,多头培训,各吹各打,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形成了九龙治水效果欠佳的局面。
(二)脱离实际,培训盲目追求数量
通常,各部门在做培训计划时,往往都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例如XX项目要求培训XX人,培训时间为XX天。这种培训计划大多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摸底调研不够充分,脱离了当前农村的实际和失地农民的需要。可以说,这种培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来凑人数的,即使是勉强完成了培训计划,培训的实际效果也实在令人怀疑。
(三)无的放矢,培训不能适应需求
各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往往是无的放矢,不是针对失地农民的需求安排培训内容,而是从培训部门自身的职业、师资出发,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无的放矢,不能适应失地农民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
(四)流于形式,培训实际价值不大
由于培训资源配置不当,培训过程偷工减料、搞形式、走过场、甚至为了完成任务反复培训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导致了一方面社会上大量真正需要就业技能培训的失地农民和社会待业青年得不到有效的培训,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机构找不到培训对象培训的尴尬局面。
(五)培训方式不灵活,群众参与性不高
各培训机构开展二、三产业方面的培训,没有更多的考虑到农村的实际,都要集中到职业培训学校集中脱产学习,培训方式不灵活,不能兼顾群众的生产生活,即使是全免费群众也不愿参加。
(六)组织引导不力,闲散青少年参加学习培训少
在对失(缀)学、无(失)业青少年的跟踪、教育、培训和管理方面不到位,未能根据闲散青少年的特点,通过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动员青少年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未能有效地拓宽未成年人就学、就业渠道,导致青少年学习积极性不高,参加培训人数少。
三、我社探索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情况
根据群众需求和农村实际,我们作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在雨过铺镇成立劳动力培训转移服务点
雨过铺镇是州工业园区所辖地,失地农民相对多,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重。在和雨过铺镇党委、政府达成共识的基础上,2012年市职教社成立雨过铺镇劳动力培训转移服务点,围绕劳动力培训转移,整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一是改变各培训机构、各部门单一开展工作的方式,成立由市、镇、村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机构,使培训转移工作做到互通有无、资源互补,达到形成合力、事半功倍的目的。二是建立劳动力培训信息网络,收集培训需求、发布用人信息,搭建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平台。各村设联络员一名,负责将劳动力转移服务点搜集的用人信息、技术需要信息向村民通报。同时对劳动力资源信息和培训就业需求进行收集,将收集信息与镇劳动保障所掌握的信息相核对,做到全面准确掌握。根据信息需求由市职教社组织,协调培训机构负责培训,根据村民工作和学习两兼顾的要求将培训班办到家门口,培训时间安排在晚上或农闲时。同时,针对不同职业技术的特点,采取长短结合、实用为主的培训方式:对行业要求高、须进行系统培训的工程,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按学时和课程安排进行培训,培训了三种不同工种的由人社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员,使参学者规范的掌握技能,为市场提供相对专业的职业技能人员。对简单易学和农业技能提升和新科技推广的工种,采取短期、有针对性、实用为主的培训方式。在培训结束后还协调帮助其创业就业,通过这种一条龙服务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目前,收集960名劳动力信息;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879人,其中:获蔬菜园艺工职业资格证的600名;获美容师资格证的8名;获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的191人,获电焊工职业资格证的80名。
(二)围绕美丽家园建设,开展乡村厨师职业培训。
结合美丽家园建设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群众有强烈学习厨师技能愿望的实际。我社牵头组织,协调市社团体社员单位市农广校农村劳动力转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红河州餐美协会提供师资讲授,开展厨师技能培训。为方便群众,将培训班办到村上,利用下午和晚上时间开展厨师技能培训,使群众生产和学习两不误。同时,注重师资的选择,所请的授课老师都是在全州甚至全省餐饮业都有一定知名度、对本土民间饮食有很高造诣,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在学员按规定学满课时后,组织参加中式烹饪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成绩合格者人社部门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厨师培训班自2013年在草坝前进村委会举办第一期培训班以来,深受村民的喜爱。现已在草坝镇前进村、雨过铺镇长冲村、文澜镇大台子村、新安所教场和龙潭村开班培训村民共570人,目前一些乡镇村民还在踊跃报名中。这种培训方式和项目既适应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农村待业人员创业和就业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以美容行业为突破,推进职业资格行业准入制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红河州《关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红人社发[2013]254号)文件要求。结合蒙自实际,从美容业入手,开展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宣传、摸底调查、组织报名参训等工作,以提高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推进从业人员执证上岗。我们一是以实地走访、抽样调查方法开展调研,从卫生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收集了数据、信息,通过征求意见方式完善调研内容,详细了解蒙自美容行业发展现状、从业人员结构、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了《蒙自市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情况调查》报告,为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参考。二是根据红河州《关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红人社发[2013]254号)文件要求,牵头制定了我市贯彻实施方案,经多方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最后与市工商局、人社局、工会、妇联、个体私协联合下发了《关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实施方案》(蒙人社发[2013]140号)文件。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对开展美容行业调查摸底工作的方法、步骤及时间要求作了明确和细化,为美容行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政策依据。三是根据前期调查了解到我市美容从业人员经过正规培训的少之又少,专业素质低,持证上岗人员更是廖廖无几,造成服务质量不高,时有毁容事件发生,致使美容行业寿命短,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情况。我们争取上级职教社支持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州社举办的美容师培训班。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扩大宣传面,从卫生、工商等部门和各社员小组多渠道进行报名宣传,截止目前,共组织46名美容从业人员参加美容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资格考试。
(四)在草坝镇成立“温暖工程”青年服务站,引导青少年积极学习技能,促进其就业创业。
2013年,市社与草坝镇联合成立草坝镇“温暖工程”青年服务站,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在广大青年中倡导、推行职业教育,切实帮助草坝镇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实际困难,使青少年学有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和创业。服务站成立后,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讲座等方式逐步开展工作。共举办种植技能培训100余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一期80余人,举办创业讲座,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创业经验分享一期80余人。
三、思考和建议
(一)思考
我社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一定要坚持民本意识,注意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市场和群众需求,实行按需培训,才能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坚持适用效能原则。必须强调适用性、突出技能性,以“零距离”教学确保“零距离”就业,要结合农村的实际,解决农民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技能问题,使培训后的农民能较快获取培训效益,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创业。三是坚持灵活便民原则。从培训时间上,可以分为全日制、非全日制、农村夜校以及学分制与学时制相结合等。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分为课堂培训、学徒培训、现场示范教学等。在培训方式上尽可能深入乡镇、村社就近就地培训,以便民灵活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最大可能的降低农民的参训成本,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虽然我社所作的探索在整个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中只是冰山一角,发挥的作用也很微小,而我们所作的思考也不尽完善,但是综上所述我们以为,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凡是能够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开展的培训项目都是受群众欢迎的,凡是能够充分为群众考虑采取的培训方式群众参加都是积极踊跃的,凡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转业就业率都是高的。而这些方式和做法也是现在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倡导和要求的。
(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服务能力。一是建议建立完善领导组织体系。目前,我市尚未建立市级层面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为解决培训工作无序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建议成立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机构,以加强对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落实工作职能,改变当前就业培训工作中“九龙治水,效果欠佳”的状况。二是要加大宣传和考核,积极营造重视农民就业培训的社会氛围。一方面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观念淡薄的情况,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举办能人讲座等方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从“要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培训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可召开专题会议,提高思想认识,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将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纳入乡镇的年度综合目标进行考核。
2、建立覆盖市、乡、村的三级培训网络模式。一是建议将蒙自市现有的培训资源,各部门、各类培训机构师资、设备、实验室等进行整合,做到人、财、物统一调配,做到资源共享,建立蒙自市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心设立窗口在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地方,专门负责为进城农民工统一办理就业登记,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介绍等。按照“农民自愿、保证质量、免收费用”的原则,开展培训和介绍就业,建立蒙自市人才需求库和人才储备库,让找工作的人到这里就可以找到匹配岗位,招工单位到这里就可以找到所需人才,使培训与输出有机结合,推行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便捷的各项相关服务。以此为辐射平台,可首先在雨过铺镇开展试点,逐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镇、村三级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培训网络,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培训对象与各级培训机构的信息互动,同时,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参与培训,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合力,在此基础上建设乡镇农民培训扩散基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3、科学、严密、灵活多样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一是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培训前首先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参训农民的培训需求及文化素质状况,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和素质状况,再制定培训计划。做到培训工作有准备、有组织、有目标、有重点、有收效。二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立足当地农村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编写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三是确立结构合理、科学、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在农村建设进程中,会兴起很多新型农业和其他产业,如:农村工业、新型服务业等。要注重宣传引导,做好超前培训,为农村科技的发展做好技术准备、观念意识导向工作。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采取、分散培训、长短班结合、科技咨询、现场指导、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中采取“互动式”现场教学,培训时间要适应农时、农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定点、定单、定向、委培,鼓励校校、校企、校镇之间联合开展培训。五是利用现代化培训手段,搞好网络、多媒体培训。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优势,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如:发挥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覆盖面广、喜闻乐见、培训成本低的优势,创办类似“农事直通车”、“帮你致富”“助你就业”等栏目。
4、依据本地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技术骨干教师。结合当地产业结构,重点培养能力强、专业适合、素质好的教师。政策上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进修,促成其知识技能体系的更新,以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发展的要求。培养专家型教师。鼓励教师经常深入一线,接触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同时,聘用土专家,按照“能者为师、按需聘用”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聘用有一技之长、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让他们进课堂、上讲台。建立专家库,聘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的专家教授,弥补本地教师的不足,做到本地或外地教师资源互通有无。
5、加强引导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帮助闲散青少年学习和就业。重视农村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引导,将闲散青少年职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纳入乡镇综治和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议:一是调查摸底,掌握闲散青少年基本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开展闲散青少年群体调查摸底,全面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帐,为开展闲散青少年的服务管理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二是根据实际情况,促进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根据闲散青少年自身特征,将其分为需要生活帮助、能力提升、观念转变、行为干预四个类型的工作对象。针对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通过资助保证其完成学业;针对因为学习、就业能力不足而失学失业的青少年,开展帮学、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和创业帮助等服务;针对观念不正确而闲散的青少年,通过思想引导、信念教育转变其就学就业观念;针对有过不良行为和倾向的青少年,在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同时,利用专业工作力量开展教育引导和行为监督。
6、进一步强化培训考核。为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建议:一是针对当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督考核机制,避免培训“走过场”,违背政府培训的初衷。二要加强对专业技能水平考核。为检测就业技能培训水平,确保培训效果,应该加强对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逐步在各行业推进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制度。三是加大对培训机构的考核。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督促检查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的落实、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和使用效益,定期开展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等情况的调查统计,制订相应的奖励办法,对优秀的培训机构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