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 官方网站!
0871-63621251
如今,走进红河县的村村寨寨,处处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人居环境的提升,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到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这项工程的深远影响。
“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红河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民族和睦、团结稳定的融合发展新路子。
先锋引领促项目高效落地
在“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红河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成立工作领导专班,形成统一领导、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基层党组织+”模式,团结带领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共同打造美丽家园。在项目建设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攻坚克难,为群众树立了榜样。
优化产业结构促乡村振兴
“十百千万”工程不仅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产业发展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土地、林地等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名、优、特”土特产品。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和发展家庭小作坊,积极生产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架车乡虹旗山茶叶示范基地,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共同开发茶叶产业,实现了茶农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双赢。垤玛乡民族手工业创新融合经济发展项目,通过挖掘和传承民族手工艺,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手工艺品,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三村乡坝木村的蔬菜种植,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文化传承构筑美好精神家园
在项目建设中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打造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村寨和景点。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蘑菇房看田园景、品民族情一系列的“农家乐”生态休闲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推进“十百千万”工程中,注重对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通过实施一系列文化保护项目,进一步加大对有民族特色和有历史价值民居的保护力度,加强民族民间特色文化活动保护。如今,“一村一品”已经成为红河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一批批传统村落、特色村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和打卡。
提档升级优化宜居生态环境
在“十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村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本泥泞不堪的乡村小道被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所取代。通过道路硬化工程,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促进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通过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整合特色村寨资源、特色民居保护等项目,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硬化的道路、美丽的新农村、完善的公共设施为群众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乡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据悉,2024年红河县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726万元,实施的9个项目已全面完工。自第四轮“十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红河县累计争取资金2116万元,这些资金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全县多个乡镇和村寨,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注入了不竭动力。